中国连环画

 找回密码
 注册

[抗日战争F]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

[复制链接]
king 发表于 2023-8-17 22: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继日军在华北发动“七七事变”之后,日本法西斯帝国主义开始了对华的全面侵略,中国人民也进入了全面抗日时期。
一九三七年八月十三日,日本海军陆战队袭击国军孙元良第八十八师,我军被迫奋起还击,淞沪战火全面爆发。张治中、孙元良等将领指挥抵御日军入侵,黄梅兴少将率先为国捐躯。高志航率领空军英勇抗击,任云阁、阎海文等驾驶员先后壮烈牺牲。陈季良率海军也与日寇海军主力展开厮杀,伤亡惨重。
全国军民踊跃备战,各地军队奉命赶赴淞沪前线。蒋介石随意调派前线部队,造成指挥系统混乱,张治中身心疲惫,黯然辞职;陈诚成为前线最高指挥官。中、日两军在罗店分兵布阵,反复争夺,先后死伤两万多人,蔡炳炎将军壮烈殉国。同时,日军攻打宝山城,我国守军先后以阵地战、肉搏战,英勇御敌,直至全部阵亡。
日本随之召开内阁会议,被迫从本土向上海持续增兵。九月下旬,七十余万中国军队汇聚淞沪前线,与日军在大场、蕰藻浜一带展开决战。激战月余,两军均遭受重创。
中国军队被迫转为全面防御,陆续从前线阵地败退。谢晋元率“八百壮士”孤守闸北四行仓库,奋抗日军进攻。少女杨惠敏甘冒大险,泅渡苏州河,赠送国旗,激发国人抗战热情。
日军从杭州湾登陆,从浙江方向进攻上海。中国军队腹背受敌,被迫后撤。十一月十二日,上海全面沦陷。历时三个月的八一三淞沪抗战,粉碎了日寇“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

一九三七年七月,卢沟桥事变震动全世界,华北的枪炮声一浪高过一浪,华东的上海也不平静。日本在虹口、杨树浦驻扎的海军陆战队加紧训练,修建工事,控制港口要道。

八月东京,日本内阁决定扩大对华侵略,出兵上海。于是一批日本战舰和数千海军陆战队队员到达上海,巨大的舰炮指向上海市区,荷枪实弹的海军陆战队队员登陆上岸,上海形势进一步严峻起来。

八月平津失陷,日军攻击矛头直指中国铁路两大动脉—津浦线和平汉线。另外,日本关东军一部北上南口,威逼察绥,企图解后顾之忧,又为南下山西预作战略准备。

八月九日,日本海军军曹大山勇夫和士兵斋藤要藏奉命武装驾车硬闯中国军驻守的虹桥机场,公开进行挑衅性侦察,被守卫哨兵拦住,大山见要赖不成,竟挥舞手枪,想要硬闯。

中国卫兵立即奋起反击,将闯进的两名日军击毙。早就守候消息的日本领事立即威胁上海市政府,野蛮要求中国撤出保安队并拆除军事设施,同时停泊外海的大批日舰也驰入黄浦江,进行武力施压。

上海市长俞鸿钧火速电告南京,蒋介石知道日本人寻衅滋事是为挑起战端、制造借口,一面下令严正交涉,一面命令张治中率领两个师火速进入上海,准备抗击日寇。

八月十二日下午,日军不断向我军开枪挑衅。我军一直保持忍耐,没有还手。

八月十三日清晨,日本海军陆战队驻守八字桥地区的伊藤茂第三大队,突然由天通庵及横浜桥跨越淞沪铁路冲入宝山路口,袭击了中国军队孙元良的第八十八师步兵哨。

早已忍无可忍的中国军人的怒火终于爆发出来,孙元良立即命令士兵予以还击,拉开了大战的序幕。交火持续到深夜,蒋介石下达了全线攻击的命令,淞沪战火全面爆发。

这时,驻守虹口的日军早就作好了动手的准备,在外围据点增加了人数,封死了几条通道,还用战车开路,强行穿过八字桥开枪开炮,肆无忌惮地杀害手无寸铁的中国百姓。

驻守安徽广德的中国空军第二大队奉命出击轰炸日军司令部。中国飞行员任云阁与战友们勇驾雄鹰到了上海上空。这时,云层厚,风雨大,要找准敌人的目标,必须飞得很低。

日军在司令部楼上架起高射炮和机枪,炮口对准任云阁的座机疯狂开火。

虽然任云阁投弹很准,把敌人司令部大楼炸塌了几处,但是他的飞机不幸中弹坠落。任云阁身受重伤,当场壮烈殉国。

时任京沪警备司令的张治中将军待空军、炮兵对黄浦江敌舰及日军据点实施猛烈的轰炸后,下达了攻击令。一时间,隆隆的枪炮声震动了大上海,震惊了全国。

第二六四旅旅长黄梅兴指挥第五二七团、五二八团的炮兵,向江湾路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据点开炮。四面八方传来了大炮的轰鸣声。

随着一发发炮弹的爆炸声,许多敌据点被炸得千疮百孔。黄梅兴的冲锋命令一下,官兵们冒着密集的弹雨,在街巷中冲杀。

中国军队如猛虎下山直扑敌群。呐喊声如滚滚春雷,像大海怒涛。日军一批一批地倒下。中国军队英勇无畏,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又冲了上来。

一个个小据点被拔掉后,眼看就要逼近海军陆战队司令部时,进攻的难度加大了。敌人将屋前屋后都用钢板挡了起来,发出去的炮弹“咣当”、“咣当”地响着,却不是被弹了回来,就是被弹到别处爆炸了。

黄梅兴指挥部队迅速包围了持志大学,第五二七团三连连长陈永水抱着一挺机枪,向逃跑的敌人发出一阵猛烈的扫射。他摆动着枪身,东扫西点,打得日军鬼哭狼嚎。

陈永水兴奋地扫射之际,被飞来的一发子弹击倒。副连长见陈永水牺牲了,不顾一切跑上去,拿起他手中的机枪,继续扫射。

官兵们随之向日军冲锋,喊杀声阵阵,和日本士兵扭打在一起,很快就消灭了这股敌人。

黄梅兴站在阵地前,兴奋地拿起步话机,准备向孙元良报告喜讯。突然飞来一颗炸弹,他倒在血泊中。黄梅兴是淞沪会战中第一个殉国的中国将军,后被追授为“陆军中将”。

两天过后,第八十七师、第八十八师又先后攻下五洲公墓、爱国女学与粤东中学、日本海军俱乐部等外围据点。日军的阵地被进一步往里压缩。

为加强淞沪地区的防空力量,驻河南周家口的我空军第四驱逐机大队被紧急调往杭州。第四大队在杭州笕桥机场刚着陆,即遭日机空袭。大队长高志航毅然率领所属二十七架飞机紧急升空抗击。

高志航驾驶霍克—III型驱逐机起飞后,发现日军的一架九六式飞机。他迅速逼近目标,连续两次射击,首开记录,使日机中弹坠毁。

随后高志航又发现三架日机,便抓住机会迅速占位瞄准攻击,又击落日机一架。与此同时,第二十一中队中队长李桂丹等人也发现两架日机,经连续攻击,击落、击伤各一架。

八月十六日,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冯玉祥上将率几名参谋、随从来到了南翔前线。上海抗击日寇的隆隆炮声震动大地,这个曾在察绥组织过抗战的老将军一时豪情满怀,众人无不为之感染。

冯玉祥率部于硝烟弥漫中冒险前进。没多久,便远远地望见了上海前线指挥官张治中、张发奎、杨虎等人。冯玉祥召集众人在一个小村里召开了会议,并热情地对前线战将表示了问候。

八月十七日,第五大队第二十五队飞行员阎海文驾驶霍克—III飞机轰炸在上海罗店登陆的日军。他投完弹后,在对日军进行俯冲扫射时,被敌高炮击中。


阎海文跳伞后,不幸坠落在敌军阵地。敌人将他团团围住,狂叫缴械投降。阎海文拔出自卫手枪,在射死五名敌人后,用了最后一粒子弹自杀成仁,年仅二十一岁。

黄浦江外,大批日舰涌入内河,炮口直指中国军队。日机越来越频繁地突袭中国军队。连续几日的往返厮杀,张治中所部歼敌逾千,但已方伤亡更重。

战至二十日,宋希濂所辖第三十六师突破杨树浦租界。亲临前线的张治中严令一名代理连长的军校生,率几辆破旧的烂坦克冲进杨树浦。由于步兵遭敌火力压制,无法跟进掩护,坦克兵全部牺牲。

我空军第二大队第九队分队长沈崇诲同轰炸员陈锡纯驾机轰炸日军军舰。飞机突然发生故障,他们原本可以跳伞,但是沈崇诲、陈锡纯决定与战机共存亡,以自己的生命给侵略者以最大的杀伤力!

只见他们驾驶拖着青烟的飞机对准一艘敌舰撞去,在天空中划了一条血线,在惊天动地的爆炸声中,与敌舰同归于尽,壮烈牺性。

一份份电令如雪片般飞向全国各地,要求向上海方向增援。最远的是第二十军,他们接到命令,立即在刘湘率领下从四川火速赶往上海。出发之际,众将士都受到了川渝老百姓的夹道欢送。

八月二十二日,松井石根的指挥舰停泊在长江口。他右手持报话机,左手指着地图,命令:第三师团在吴淞登陆,向大场、陆行、真如推进;第十一师团在浏河登陆,全速向罗店、嘉定推进!

这时,扬州机场、广德机场、杭州机场、南京光华门机场、南京句容机场的飞机接到出击的命令,一架架战鹰腾空上天,他们在吴淞、浏河的上空轰炸扫射,力争将敌人歼灭在滩头。

中国空军出击的同时,海军也出击了。中国海军第一舰队司令陈季良率领“平海”、“宁海”、“应瑞”、“逸仙”号等四艘主力舰,布阵在长江口的江阴,阻止日本海军从这里进入长江,向内地进攻。

八月二十三日,“平海”号军舰拉起空袭警报,十二架敌机在江阴上空盘旋,我舰开炮,一架敌机的油箱被击中,飞机冒着黑烟,翻滚着向下坠落。

敌人开始了报复行动。日本海军出动了“加贺”、“出云”号航空母舰,并联合了陆基航空兵共计一百零五架飞机,铺天盖地地向江阴袭来。

一架架敌机轮番向“平海”号俯冲扫射和轰炸。军舰在炸弹落水掀起的气浪和冲天的水柱中摇晃。

官兵们毫无畏惧,顽强地和敌人战斗,这场战斗从上午八时进行到下午四时,三十四架敌机围着我四艘军舰轮番轰炸扫射。“宁海”号被击中,官兵们只好忍痛弃舰跳水。

堵截日军登陆的主力还是步兵,最先赶到吴淞口的是上海市保安总团。他们对空扫射,但由于没有重炮,兵力又少,根本挡不住如潮水般的登岸敌人。保安总团伤亡惨重,几乎全军覆没。

正在危急之时,罗卓英的中央军嫡系第十八军十一师和中央军校教导总队赶来支援了。他们跑步进入阵地时,黄浦江上的敌舰向他们猛烈开火。

接着,敌人成连成营地向他们进攻,我国守军沉着迎战,顽强抵抗。相比之下,日寇兵力太强,最后中国守军只得互相掩护,交替后撤。

在南翔指挥所内,当张治中将军得知日军在川沙登陆,为稳定前方军心、补救因敌登陆出现的漏洞,他决定带上几名参谋到前线去。

从南翔到江湾只有十八里路,但敌机不断地在上空轰炸扫射。张治中等人便下车隐蔽,后来干脆弃车步行。途中,张治中遇到一个骑脚踏车的传令兵,便骑上传令兵的脚踏车就走。

张治中这样冒险骑着脚踏车到了江湾叶家花园第八十七师的师部,稳住了军心,并连忙抽调第十一师、第九十八师迎击登陆敌人。由于敌机的猛轰与扫射,部队简直无法行动。

第十一师师长彭善率领两个团,赶到罗店,发现敌人刚到,正在埋锅烧饭。彭善一挥大手,命令士兵跟他冲锋,如同旋风一般,将七百多个鬼子打得落花流水。

八月下旬,张治中动身到太仓,指示刘和鼎如何应付当面之敌。又冒着轰炸,从太仓到嘉定找罗卓英军长,商询对该方面登陆敌人作战方策。敌机盲目地到处投弹,简直使张治中一行无处可躲。

张治中的到来让罗卓英好生奇怪,见罗卓英纳闷,张治中更是不解。两人一谈,张治中才知道罗卓英被蒋介石调配陈诚指挥了。陈诚任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蕴藻浜以北的防务统编归第十五集团军。

张治中见自己所辖部队被无故调走,感到心里郁闷,便打电话向蒋介石申诉前线指挥混乱问题,不料竟招来蒋介石一顿斥骂,还被掼了电话。张治中手握话筒,半晌说不出一句话,嘴直哆嗦。

连日来的辛劳、苦闷和委屈,这一时刻都涌上了张治中的心头。不久,他便向蒋介石辞职,满心不甘地离开了淞沪战场。想到凄然告别至今仍在淞沪血战的热血官兵,他禁不住百感交集,热泪长流。

罗店是宝山县的一个大镇。日军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大将将战场的重心转移到罗店。他认为控制了罗店,就可以掌握淞沪战役的主动权。八月二十七日,松井石根指挥第三师团抢占了罗店。

敌人在飞机掩护下向罗店发起攻击。彭善指挥第十一师,从中午打到晚上天黑。日军伤亡过半,仓皇逃窜。

半夜十一点,敌人又向罗店发起进攻。战至拂晓,松井石根向罗店增援了两个联队。敌人依仗大炮和兵力,疯狂地组织了五次进攻。

陈诚急忙派第六十七师第二O一旅由浏河赶去增援。战至上午九时,罗店失守。

罗卓英急忙命令第十一师、第九十八师在中午前夺回罗店,第六十七师在罗店以北配合进攻。他在发布命令时说:“只许前进,不许后退,谁要后退便毙了谁!”


罗店镇的面积不到三平方公里,而且镇子四周遍布小河与小水塘,容纳不了三个师的兵力。罗卓英命令这三个师各派出两个营,轮番冲锋;师长要亲自在第一线督战。

二十六日上午七时,敌人两个联队对罗店再次发动攻击,第十一师和第六十七师各两个营发起冲锋,师长彭善在后面挥舞着大刀督战,高叫着:“后退者格杀勿论!顶住,给我顶住!”

双方在罗店的东边迎头相撞,很快绞杀成一团。喊杀声、惨叫声、枪械的撞击声,响成一片。彭善向后一挥手,命令预备队迎战。敌人渐渐不支,不到十分钟,就被消灭了。

彭善命令部队打扫战场后,暂时休整待命。谁知,敌人炮兵却向中国军队发起攻击,一发发炮弹在中国官兵中爆炸,官兵伤亡大半。

敌人炮袭过后,步兵又发起了冲锋。中国守军官兵伤亡太大,无力反击,罗店再次落入日军手中。罗卓英心急如焚,他命令彭善在三个小时内夺回罗店。

彭善满脸尘土,急匆匆来到第一一O旅,对旅长蔡炳炎说:“刚才罗军长来电话,要我们在三小时内拿下罗店,否则,叫我开枪自杀。你看怎么办?”蔡炳炎瞪着布满血丝的双眼,忍不住爆了粗口。

彭善问蔡炳炎还有什么要交代的,他紧握着拳头,大声地回答说:“我 家里的事就别提了,再大也是小事,国亡了,家就完了。我今天就豁出去了,不是敌生我死,就是敌死我生!”

蔡炳炎说罢,大手一挥,带着两个营的兵力,向罗店冲去。经过两小时的生死搏杀,他们终于赶走了敌人,罗店又回到了守军的手中。

这时,日军第三批增援部队从川沙口登陆,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向罗店推进,罗店再一次被日军占领。陈诚同罗卓英研究决定,命令第十四师增援罗店。

第十四师是一支能攻善守的老部队,从师长到士兵皆是湖南人。“八一三抗战”爆发之后,他们从长沙出发,乘车坐船来到苏州,风尘仆仆赶到罗店。

师长霍揆章、第四十二旅代旅长郭汝瑰研究后认为,敌人刚到罗店,立足未稳,情况不明,立即向敌发起攻击,取胜的可能性大。于是决定采取前后夹击的策略,彻底歼灭这股敌人。

天色刚黯淡下来,第八十三团团长高魁元指挥部队发起进攻,在一条小河的小桥边,遭到日军阻击。日军用机枪向中国军队扫射,许多冲锋的官兵纷纷倒在了敌人的枪口下。

第八十三团被日军封锁在桥边,无法接近罗店。第七十九团奉命后,很顺利地迂回到敌人后面,冲进了罗店以北的敌人驻地,击毙了两名日军指挥官,缴获了一大堆枪支弹药。

他们是从浮桥上迂回到罗店的,可是,当他们返回时,原有的浮桥被敌人炸毁了。此时,近千名敌人包围了他们,他们迫于无奈,纷纷跳河。许多不会游泳的官兵就葬身在无情的河水中。

这时,我军第十一师和第六十七师进占了罗店。午后,日军天谷支队发起大规模进攻。傍晚,罗店又被敌人占领。双方为了争夺这个小小的罗店,伤亡人数都将近万人,整个罗店血流成河、尸横遍野。

郭汝瑰写下了遗书,交给师长霍揆章,然后指挥两个团,像风一样发起冲锋。到了罗店以北,他们遭到敌人炮火的猛烈拦击。有个团长问他怎么办,他一跺脚说:“还能怎么办?前面就是地狱,也要去闯一闯!”

将士们在他的鼓动下不畏牺牲,奋勇前进。部队冒着枪林弹雨向前冲,在快接近罗店时,第八十三团的官兵只剩下十几个人了。

郭汝瑰指挥他们,一口气冲到了罗店镇的中心地带。傍晚,罗店终于被他们拿下。

霍揆章望了望损失惨重的部队,对郭汝瑰说:“不能再打下去了,再这样打下去,我这个师长成了光杆司令了。”罗店争夺战一直坚持到十月底,双方死伤两万余人,日军称罗店为“血肉磨坊”。

八月底,日军援兵沿江登陆。长江边的宝山城三面受敌,防守宝山的是第九十八师第五八三团中校姚子青率领的第一营。九月三日,敌军以飞机、战车和大炮掩护进攻,企图强行突破。

姚子青派出一支突击队先发制人,勇猛出击,将这一路敌人拦截于金家宅和宝山外围之间,从侧翼包抄,与日军展开肉搏战,毙伤日军两百多人。

九月四日,敌人集中三十多艘军舰,以排炮猛烈轰击宝山城,并用飞机及战车掩护步兵,向中国守军的阵地发起冲锋。第一营的很多工事被严重摧毁,将士们也牺牲了一百多人。

入夜,姚子青指挥大伙埋葬了死难官兵的遗体。他脱下军帽,含着热泪同昔日朝夕相处的战友们作最后的告别,然后慷慨激昂地对部下说: “我们守土有责,誓与宝山共存亡!”

第二天拂晓,一阵炮击过后,日军步兵再次发起潮水般的冲锋。当天,敌人一连冲击了四个波次。姚营官兵沉着应战,姚营所辖四个连长阵亡了三个,九个排长战死了六个。

傍晚时分,日寇第六十八联队在联队长鹰森孝的指挥下,猫着腰的士兵黑压压一片,向宝山城发动攻击。舰炮、飞机猛烈轰炸,同时还发射了硫磺弹。顿时,全城内外陷入一片火海,烟雾直冲云霄。

姚子青吩咐弟兄们集中轻重武器,先对付步兵。日军步兵纷纷倒毙,但前面的倒下去,后面的又冲了上来,敌如潮涌。

姚子青抓起一挺冲锋枪射击,命令迫击炮手对准后边举着指挥刀的鬼子军官射击。一发炮弹射去,鹰森孝遭重伤倒地。这一天,姚营打退敌人十几次进攻。

紧急时刻,一辆日军坦克冲到阵地前沿,姚营成排手榴弹扔过去,仍然阻挡不住。日军坦克上的机枪横扫过来,姚营又牺牲了十几个士兵。

就在这危急关头,一个身影跃出战壕,飞身奔向日军坦克,这是上等兵李卫明。他在腰间捆满了手榴弹,奋不顾身地朝敌坦克扑去。敌弹“噗一噗”打在他的身上,人们都以为被击倒的他已经牺牲了。

哪想到他又爬起来,向坦克匍匐前进······突然,他大吼一声,猛地跳了起来,扑在飞速转动的坦克履带上。随着一声沉闷的爆炸声,李卫明壮烈牺牲,那辆日军坦克也彻底瘫痪了。

九月六日,日军用重炮轰击宝山城墙,炸开缺口。此时,姚营仅剩下不足百人,且与旅部失去联络。战至七日晨,日军坦克从东门城墙缺口处破城而入,步兵随即潮水般涌入城内。

姚子青临危不惧,率领全营所剩官兵与敌短兵相接,展开了白刃巷战。战斗十分激烈,双方死伤惨重。激战到最后,姚营仅剩二十余人,勇士们仍然毫不退避,以一当十,与日军拼死肉搏。


在最后时刻,姚子青拼尽全力大喊:“弟兄们,杀身成仁,报效国家的时候到了!”他不幸身中数弹,弹片击中腹部,肠子也流了出来—年仅二十八岁的姚子青壮烈殉国!

姚子青营与日军血战八昼夜,全营壮烈殉国。连凶暴的日本人也被中国勇士的精神折服,日军进城后将死者尸体收殓掩埋,并列队鸣枪致敬。后人以诗颂之:“五百健儿齐殉国,中华何止一田横。”

松井石根见伤亡与日俱增,发电报请陆军部增加兵力。陆军部意见不一,报请裕仁天皇裁定。裕仁天皇听从载仁亲王建议,批准了增兵计划。

日军总参谋部又增加了野战重炮第五旅团及独立野炮第十五联队、独立工兵第十二联队、第三飞船团等开赴上海,划归松井石根指挥。

自十四日起,敌军在飞机、战车和火炮掩护下向中国军队发起全线进攻,重点指向宝罗公路东南方。第十五集团军各师与敌军在潘泾河附近淑里桥一带激战,双方损失惨重。

二十五日,日军以两个师团的兵力继续猛攻,万桥阵地被敌突破,左翼守军只得撤往蕴藻浜南岸的第二线阵地。蕴藻浜、大场是日军的主攻方向,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战况惨烈异常,双方伤亡均大。

十月五日,日军第九师团和新到达之第十三师团向蕴藻浜地区发动猛攻,中日双方激战四昼夜,蕴藻浜尸积如山、血流成河,硬碰硬的正面交锋使双方都损伤惨重。

在猛烈的进攻面前,中国守军伤亡更大,不得不令前方损失惨重的部队撤至后方进行整补,由后续部队接防。

二十一日,蒋介石只得下令全线转为防御。但是不久北侯宅、沈宅、炎家头一线阵地被敌人主力突破,第二十一集团军不得不撤至小顾宅至唐家桥一线。第九集团军左翼各师也随后撤至大场,上海市区内已无法再守。

四行仓库与英美租界只隔一条苏州河,易于将战斗展现给西方世界,吸引国际社会注意力。蒋介石下令全线撤向西区,留下第八十八师一部分在闸北死守。师长孙元良命令第五二四团一营留守孤军,由团附谢晋元中校指挥。

在一营营长杨瑞符的陪伴下,谢晋元与全营官兵见面。他的就职演说简短,却很悲壮:“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是中国人,要有中国人的志气。只要我们还有一个人,就要同敌人拼到底。”

四行仓库就像一座坚固的大碉堡,傲立在苏州河畔。在烟雾弥漫的战火中,它成了一座陆地上的孤岛,也是上海市区内中国军守卫的唯一一块净土。

二十七日晨,阴沉沉的天空露出了鱼肚白,新的一天到来了,新的战斗也开始了。日军在枪炮坦克的掩护下,隐蔽包围了四行仓库。

下午二时,日军大批援军涌来,来势凶猛,直抵苏州河边。谢晋元在楼上窗口观察着敌情,当敌人进至五十米时,当即下令开火。

在仓库外守备的掩护部队也突然投弹射击,与仓库楼上形成交叉火力,在仓库四周织起了一片严密的火网,日军顿时被撂倒一片。

两小时激战后,警戒部队退入仓库。几十名敌兵企图跟进,守军放过自己人后,用火力和手榴弹前填后夹,打个痛快。日军第一次攻击遭到挫折。

不久,敌人调整了部署,以小批部队轮番进攻。我军守军严密的防护和凶猛的火力根本不让敌人靠近仓库。第一天战斗,日军死亡两百余名,大败而归。

一河之隔的英军深为中国守军坚守死地而敬佩,多次劝孤军退入租界。谢晋元谢绝:“我们是中国军人,宁愿战死在闸北这块领土之内,也决不放弃杀敌的责任。没有命令,死也不退。”

八百孤军死守四行仓库,轰动了上海。从早到晚,数万上海市民聚集在苏州河南岸租界上,围观助阵,群情沸腾,人心振奋。人们纷纷隔河挥帽呼喊致敬。

恼羞成怒的日军拼命想要拔掉这颗眼中钉,多名日军潜至仓库下企图引爆炸药。危急关头,勇士陈树生在身上缚满手榴弹,拉燃了导火索,从六楼窗口跃入敌群,“轰”的一声,与敌人同归于尽。

女童子军杨惠敏深为感动,决定去为壮士们送一面国旗,希望能在四行仓库顶上飘起一面中国国旗!杨惠敏脱下童子军制服,将一面国旗紧紧地缠在身上,再罩上制服。

夜色漆黑,杨惠敏躲开租界英国警戒兵,穿过马路,迅速跳入苏州河,向四行仓库游去。突然枪炮声大作,她奋力划水,红绿的火舌在她头上乱舞。原来是敌人在进攻四行仓库。

她爬上岸,卧倒在地上。等到枪炮声沉寂下去,她爬过马路,终于到了东侧的楼下,接应的壮士们把她接了进去。杨惠敏将浸透了汗水的国旗取出,郑重地交给了谢晋元团长与杨瑞符营长。

这一群不曾被敌人枪炮吓怕过的英雄此刻却都激动得流下了热泪!黎明时分,晨曦送走了黑夜,东方亮起了鱼肚白。曙色微明之中,在四行仓库的六层平台上,站着二十多位昂首挺胸的中国人,庄重地举手向国旗敬礼。

苏州河南岸的大楼顶上、堤岸上、街道上,数不清的人突然间看见升起了国旗,都被一股奔涌而出的朴素且自豪的情愫感动了,纷纷脱帽挥泪致敬,挥手致意,高声呼喊:“中华民族万岁!万岁!万万岁!”

四行孤军的壮举很快传遍全国,许多中外记者涌向苏州河畔。音乐家很快赶写出一首《歌八百壮士》,雄浑、激昂的旋律回响在闸北的上空,并很迅速向全国。

战至十月底,上海已被硝烟、血火染透。日军速战速决的企图被彻底粉碎,不得不在周家桥、姚家宅、小家宅等处强渡苏州河。在这场淞沪会战中,中国军队已经陆续投入七十万兵力,中日两军打得精疲力竭。

此时,松井石根为打破上海战场僵局,决定放弃正面的消耗战,计划在上海的战略后方登陆,地点选在了上海南方的杭州湾北岸。


日本统帅部从华北抽调第六师团、第十八师团、第一一四师团、国崎支队、独立山炮第二联队、野战重炮兵第六旅团和第一后备步兵团、第二后备步兵团,组成第十军,在杭州湾北部登陆。

日军登陆后,以一部兵力向沪杭铁路前进,第六师团和第十八师团主力则直扑松江,当晚进抵金山县城、松隐镇与亭林镇一线。六日,敌军先头部队到达米市渡附近,傍晚渡过黄浦江,向松江前进。

十一月七日,我第六十二师、第七十九师分别向登陆之敌发起进攻,但均被击退。在松江指挥的第八集团军副总司令黄琪翔,为避免被敌各个击破,决定黄浦江右岸部队均渡江去阻止敌人。

日军参谋本部为统一上海方面的作战指挥,决定将上海派遣军与第十军编组成华中方面军,松井石根大将为司令官,规定华中方面军作战地域为联结苏州—嘉兴一线以东。

八日,日军第十军主力渡过黄浦江,占领松江城;九日,又占领了枫泾。沪杭铁路已被切断,北面日军也突破苏州河,淞沪地区的中国军队陷于腹背受敌的危险境地。

副总参谋长白崇禧见状叫苦不迭,早在日军登陆时,他就急急火火地向蒋介石建议:上海不能再守了,应早作有计划之撤退。蒋介石当下应允了。

可没过一天,蒋介石又改变了主意,让部队继续固守。原来国联会议开幕,他是想让部队坚守到国联会议完毕,由西方列强向日本施压,迫其撤军。白崇禧无奈,前线官兵又战,日军前后攻击,又打了三天。

这时,中国军队的战线已乱,各个集团军的司令找不到军长,军长找不到师长,部队已失去控制。白崇禧知道这是全军崩溃的信号,于是不顾一切,再次求见蒋介石,可蒋介石仍不许部队后撤。

白崇禧大声疾呼:“委员长,前线指挥官已无法掌握部队。委座再不下令撤退,就要完全崩溃了。”蒋介石沉吟半晌,才极不情愿地说:“那么好吧。让部队后撤,撤至吴福(吴江—福山)、锡澄(无锡—江阴)一线。”

此时,我军各部队拥堵在公路上,一片混乱。身后有日军谷寿夫第六师团紧追,又遭日机轰炸扫射。部队无法立足,只得分别向吴福线方向退却。日军分别向南、向西追击。十二日晚,上海完全沦陷。

三个月的淞沪会战,中国军队英勇顽强,将士伤亡二十九万,歼灭日军四万,粉碎了日寇“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在淞沪会战中奋勇作战、英勇捐躯的将士英烈永垂青史!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1.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2.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3.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4.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5.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6.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7.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8.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9.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10.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11.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12.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13.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14.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15.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16.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17.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18.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19.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20.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21.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22.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23.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24.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25.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26.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27.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28.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29.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30.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31.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32.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33.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34.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35.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36.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37.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38.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39.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40.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41.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42.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43.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44.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45.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46.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47.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48.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49.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50.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51.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52.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53.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54.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55.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56.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57.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58.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59.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60.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61.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62.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63.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64.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65.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66.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67.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68.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69.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70.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71.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72.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73.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74.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75.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76.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77.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78.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79.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80.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81.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82.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83.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84.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85.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86.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87.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88.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89.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90.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91.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92.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93.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94.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95.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96.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97.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98.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99.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100.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101.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102.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103.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104.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105.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106.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107.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108.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109.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110.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111.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112.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113.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114.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115.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116.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117.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118.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119.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120.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121.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122.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123.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124.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125.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126.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127.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128.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129.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130.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131.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132.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133.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134.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135.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136.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137.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138.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139.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140.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141.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142.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143.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144.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145.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146.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147.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148.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149.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150.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151.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152.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153.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154.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155.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156.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157.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158.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159.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160.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161.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162.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163.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164.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165.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166.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167.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168.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169.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170.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171.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172.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173.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174.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175.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176.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177.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178.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179.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180.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181.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182.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183.webp 《淞沪抗战之“八一三”》倪春培184.webp

相关帖子

手机版|中国连环画

GMT+8, 2025-4-6 05: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