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连环画

 找回密码
 注册

[戴敦邦作品] 《戴敦邦新绘108将》

[复制链接]
king 发表于 2025-2-22 09:5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戴敦邦新绘一百零八将

中国古典小说,当数《水浒》与绘画最投缘。早在南宋,就有绘画名家李嵩、龚开传写“宋江三十六人”之作。画今已失传,而龚氏所撰书赞尚存,始自呼保义宋江,终于扑天雕李应,人各一赞,义兼美
恶。施耐庵作《水浒》,以三十六人为天罡,人物名号多因之而小有异;又添七十二地煞,遂成一百零八之数。当然,《水浒》的创作,还多少受益于宋元民间口耳相传的宋江等人故事,以及相关题材的话本、杂剧。但自《水浒》问世,此题材的一切艺术形式的再创造,均以施氏小说为蓝本。于是,画师刻工大展身手,水浒画谱、插图版本层出不穷,仅明、清两代就不下十种。又有以白描水浒人物而为画界注目者,如明代杜堇、陈洪绶。杜作水浒图赞,二人一图,略补背景,形象古拙可玩,唯嫌多所雷同。老莲水浒叶子,造型趋于夸张,有寓精神于形容之趣致,惜仅写就四十人物。
当代画坛,不乏绘写水浒的好手佳品。而以国画彩绘语言完整演绎《水浒》,并成功塑造一百零八将栩栩如生艺术形象,为广大读者所认可,为同道所赞叹者,无疑当推戴敦邦为第一人。
绘画古典文学作品中的人物,难在既须准确把握原著精神内涵,又须留意种种细节。戴先生深谙此中关纽,画先必潜心阅读原著及相关资料,每有感悟,随手录下,所作笔记可数册。唯其如此,无论描画红楼
人物阴柔美质,抑或刻画水浒人物阳刚气概,他总能得之于心,应之于手,挥毫落墨,若有神助,既精妙传示出原著旨趣情韵,又自出机杼,磊落展现戴氏独家风骨。
始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戴先生或以白描,或以彩墨,数度创绘水浒人物,广受绘画、影视、收藏诸界珍视高评。呈于读者面前的这部画集,是他最新杰作,也可说是凝聚着他多年来对于这一题材创作心得的总结之作。这里,拟从本书一百零八帧彩墨丹青中拈出数例,看他如何用那极富创造性的通灵画笔,激活人物形象,并对蕴藏其间的丰富内涵作淋漓诠释的。
画人尤贵传神。比如画林冲、杨志、呼延灼,戴先生着意表现的,不在于他们超群逸伦的身手武艺,而是他们的精神世界。以林冲风雪夜奔态势,揭示其于岨崄世路的怨怒之心、隐忍内衷。藉杨志曲背伫立寒
风,抱刀欲卖情状,概括其有志难伸,一生偃蹇的命运。写呼延灼手拄双鞭,犹伏枥老骥而不得报国之门,透出其一腔无奈与迷惘。即此三人艺术形象,已可大致涵盖被逼上梁山的意旨,以及众多水浒英雄殊
途同归的悲剧性结局。
众多人物各具鲜明个性,是一部《水浒》的主要艺术特色。戴先生则独运匠心,将此特色发挥到极致。比如鲁智深、李逵皆为粗莽好汉,而在戴先生笔下,鲁智深粗在率性,莽得豪爽:裸露刺有花绣的虎背熊
腰,戒刀横挎,禅杖倒拽,活脱脱一个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花和尚;李逵粗得鄙野,戆头戆脑不计后果:黑凛凛魁壮身躯,髭发如荒草乱生,汗毛似钢针倒插,双手高举两柄板斧,腾腾杀气,卷起摧毁一切的黑旋风。
若将戴画中三位巾帼英豪列在一起,相信观赏者肯定会认准:那位腰佩宝剑、娉婷修长、内敛英武之气者,必是扈三娘;挎篮疾趋、姿影矫健、目光透出逼人虎气者,定是顾大嫂;而那赤膊露脐、转眸斜睨、
毫无忌惮者,当然是孙二娘了。戴氏点睛之笔,精到至此!
戴敦邦是绘画大师,尤以国画人物擅场。这部《新绘一百零八将》的出版,再次向世人展示了他那精湛绝伦的艺术造诣。绘画艺术,是一种创造审美价值的精神活动,关键尤在“创造”。若仅以笔致疏密、墨
色深浅,以及曹衣吴带十八描之类传统造像技法画论,自然无法概言尽味戴氏国画人物之美妙。戴先生善于从所写对象实际需要出发,有机融贯包括人体艺术等古今诸多表现手法,故其所创人物形象,一无板滞相,十足精气神,既饶时代感,又无不肖妙鲜活。如本画集中水浒英雄,梁山好汉,个个韵致灵动,处处显生命活力,不仅恰切传示出各自身份历劫、性格技艺,而且尺幅千里,足可激发读者作无涯联想,获得
丰厚的审美享受。近些年来,戴先生不断有令人拍案称绝的作品问世。他的功绩,不仅在这些作品本身,更在于他的创作实践,极大地丰富了国画人物艺术的表现手法和审美内涵,赋予了这一传统艺术品种在新时代的勃郁生机。
上海古籍出版社这次采用宣纸精印线装形式,出版这部画集,颊益于保存绘画原作的笔意墨韵。又从《水浒》中辑录介绍相关人物籍贯、出身的文字,以及赞辞,置于画前,当亦有助读者兴致。
戴敦邦新绘108将1.jpg 戴敦邦新绘108将2.jpg 戴敦邦新绘108将3.jpg 戴敦邦新绘108将4.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5.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6.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7.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8.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9.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10.jpg 戴敦邦新绘108将11.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12.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13.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14.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15.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16.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17.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18.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19.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20.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21.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22.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23.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24.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25.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26.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27.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28.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29.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30.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31.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32.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33.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34.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35.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36.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37.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38.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39.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40.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41.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42.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43.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44.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45.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46.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47.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48.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49.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50.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51.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52.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53.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54.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55.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56.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57.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58.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59.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60.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61.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62.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63.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64.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65.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66.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67.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68.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69.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70.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71.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72.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73.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74.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75.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76.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77.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78.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79.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80.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81.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82.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83.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84.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85.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86.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87.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88.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89.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90.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91.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92.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93.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94.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95.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96.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97.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98.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99.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100.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101.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102.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103.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104.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105.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106.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107.webp 戴敦邦新绘108将108.webp

水浒传的本子很多,有一百二十四回本,有一百二十回本,有一百十五回本,有一百回本。最通行的是金圣叹批改的七十一回本,就文学上的价值说,最好的也是这七十一回本。其余诸本,只是学者们考
究“水浒史”有些用处。为一般读者及文学家的阅读与欣赏计,有了金圣叹的七十一回本,也就很够的了。
从金圣叹到现在三百年中,这七十一回本水浒不知道翻刻过了多少次,可都是刻得不大好。因为这是我生平最喜欢的书中之一种。我在近二十年中,各处探访,很想买到一部精刻本;即使不能买到,若能见到
一部,藉此开开眼,也就不失为有了“屠门大嚼”的幸福了。无如事实上竟不容我有这幸福。求其比较差强人意的,只是民国八年时,在岂明案头见到一部东洋小板精刻本而已。
前年冬季,听说北平图书馆藏有金圣叹贯华堂原刻本一部,我连忙去借看,果然是原刻。可是,这部书已经是“半身不遂”,甚而至于可以说是“全身不遂”的了!因为全书的纸张,都已酥了,脆了,简直不
能阅看了。要是在阅看的时候咳一声嗽,或者是窗外来一阵小风,保可把书卷吹作一小片一小片的碎纸,蝴蝶般的随风飞去!金圣叹原刻本的面目是看见了,可仍给了我相当的失望。
可是到了去年三月,琉璃厂松筠阁书店,居然替我找到了一部完整的。廿载寻求,得于一旦。这一乐真是非同小可!在去年上半年平津大局如此凶险之中,若说我个人还能有什么赏心快意的事,亦许就中是这
一件罢。
傅孟真也是要想找一部精本七十一回水浒而没有能找到的,我把我买到这一部书的消息告诉了他,他急得真跳起来,一把纠住了我,非要我让给他不可。当然,我若要让,也就不必买了。孟真的失望,我是不
能负责的!后来他又到松筠阁,找住了掌柜的大打麻烦,责问他为什么有了好书不卖给他而卖给我!
亦许世界上还有同我和孟真一样的痴人,正在寻找这部书而找不到,所以我赶紧想法把它影印出来。因为恐怕卖价太贵,影印时不得不酌量缩小。但缩小到几乎近于一半,印出来仍旧是字大行疏。便于阅读,
这就是这一个本子的第一种好处。
此外,我取坊间通告的翻印本和此本对比,其中显然不同之处约有数点:
一、此本分全书为七十五卷,序占四卷,楔子占一卷,正书七十回每回各占一卷;坊本或分全书为二十卷,序及楔子并为第一卷,正书七十回分作十九卷。
二、此本只每回之前有圣叹外书,每回之末并无别人的评语;坊本或于每回之末,加入王望如评语一二则,同时在全书之首,有《王望如先生评论出像水浒传总论》一篇;或更有顺治丁酉桐庵老人
《五才子水浒序》一篇。
三、此本间有眉批,坊本或删去。
四、此本本文中有谨严的圈点,坊本或完全删去,或胡乱改过。
五、此本于双行夹批中亦断句,坊本都把点子删去。
至于坊本之多错字,更是必然的事实。除清儒精校的经籍而外,普通书大都是每翻印一次,错字跟着增加一次。
金圣叹对于水浒之功,第一在于删改;他把旧本中要不得的部分削去了,把不大好的部分改好了。第二在于圈点和批语。有许多人以为圈点和批语很讨厌,大可削去。对于已有文学涵养的人,这话原本是不
错。对于初学,我却以为正当的圈点和批语,是很有帮助的。譬如我们向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孩子说:水浒的文章很好,你去看。他看了一遍,亦许完全没有见到文学上的好处,只把宋江、武松、李逵、鲁智深的故事记熟了!原因是他看水浒时,心思全被故事的兴趣吸收去了,文章的好处,全在眼中滑过去了。你若叮嘱他看故事时必须注意圈点,必须兼看批语,而且要看得很用心,到全书看完,他的谈论就一定大不相同了。
用我们现在的眼光看金圣叹的水浒,他的删改,亦话可以说还没有达到理想的程度;他的圈点和批语,亦许还有些地方过于酸溜溜。但他毕竟是个才子。就全体而论,他对于水浒只是有功,不是有罪,他的水
浒总比其余一切的水浒都好。水浒图我看见的不下十多种,都不十分好,只有清光绪间粤东藏修堂所刻,相传是明朝杜堇所画的一种比较好一点,今亦影印,以广流传。原图得于琉璃厂邃雅斋,有叶德辉跋语,亦附入。
民国廿三年六月十四日半农刘复识于平寓。
七年前,刘半农先生以廿载寻求得于一旦之贯华堂原本水浒传交本局影印,期使国民文学之精刻本,得广流传。惟影印本分册多,阅读容有不便;售价昂,或亦为一般购买力所不及。爰将影印本重付排印,原
本优点,如眉批、圈点、双行夹批中加断句等,一仍其旧;粤东藏修堂所刻水浒图,亦仍影印附入;凡皆所以广流传,其亦无背于刘先生之初志,而于一般国民之文学修养有所裨与?
民国三十年九月十八日朱文叔识


元罗贯中先生,因宋史宣和三年纪,有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东京入海州,知州张叔夜降之之文,遂演为水浒传,以写其胸中磊落之气。虽野史难言著作,而一百八人之性情行事,各不相袭,故读者爱之,不谓
阅一沧桑。又得明杜先生堇为之补图,其技如飞卫之射,视虮子如车轮,神妙出罗传之外。予藏之数年,爱不释手。因择名工钩摹,付梓以公同好披览之下,觉英风义概,奕奕如生,令人不可迫视。洵足与罗书并传矣。中凡四历裘葛始告成书,而予亦心力交瘁云。
光绪壬午冬日节卿刘晚荣识

相关帖子

手机版|中国连环画

GMT+8, 2025-4-4 13:05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